在McKinsey QB做Data Scientist的體驗

Gene Su
Nov 5, 2022

--

寫在前言,入職也超過一年,每個人在公司的體驗都不同,一直想分享一篇在麥肯錫做資料科學家的心得,用一篇真實的樣貌來訴說在顧問業的日子,希望可以帶給各位朋友們幫助。

DS — Client-facing vs Non client-facing

首先一個常見問題,DS到底要不要面對客戶,這取決於你到底是哪種DS — Client-facing vs Non client-facing。

Client facing: 專案based(以新人而言,通常是8週循環1個)、沒有固定的team(team是從專案決定)、常Travel/Co-locate with 專案成員、WLB差、會議多(對客戶、內部Problem Solving)、節奏緊湊。

Non client-facing基本上就是反過來,通常會隸屬一個固定的team、Build internal asset,出差少、工時較少、會議也相對少(不太需要面對客戶)、WLB相對好、節奏稍緩。

身為Client-facing DS,以下僅就這類型分享心得、常見問題。

Client-facing DS特別之處在於,套句朋友的幹話,

每個人都是一個人,一個人加一個人就是兩個人。

每個人都是一個人:你就是獨立個體,沒有一個隸屬的team、長官,一個人主要會被分派兩個角色輔佐你,我喜歡稱之為媒婆、律師,媒婆負責幫你媒合專案、律師負責幫你蒐集過去專案合作人的說法再加上你的說法,寫成狀紙提供給委員會考評決定你的表現。

一個人加一個人就是兩個人:每個專案明確分工,相信每個人能各司其職創造專案最大價值。

通常專案是8週循環一個,喜歡就可以再要求延長,所以專案結束後又會有新的專案、認識新的人,所以重點還是遇到自己適合的成員、專案,就會形成正向循環有更多合作。

QuantumBlack (QB) DS vs McKinsey DS

QB可以想成是McKinsey一個專做AI諮詢的部門,這兩種職位本質上沒什麼差異,硬要區隔就會是,畢竟QB當初就是技術導向的公司出身,技術會更硬核,以Amazon為例,大概就是Applied Scientist vs Data Scientist 的差異,那當然還有QB Lab DS,這種類型就會更像是Research Scientist結合Applied Scientist。

專案類型

那在接專案的時候,最大差異應該是McKinsey DS多數隸屬Marketing & Sales底下,所以會有更多像是consumer goods相關類型的專案,QB DS接觸的產業就會更廣,常見產業consumer goods/ telecom/ materials & energy/ pharma/ banking,不過最終要做什麼產業、接什麼專案都是取決於個人,跟你是McKinsey DS 或 QB DS是沒差別的。至於要做很技術導向或是商業導向、相對技術成分沒那麼重,也都取決於專案、個人選擇,所以一開始接專案我就會明確找現在公司有什麼專案 — 可能是找對產業很有興趣、想學商業知識的,或是技術很有興趣的專案,再請媒婆負責幫忙媒合。

技術類型

常用工具: Python/R * ML/DL * Dashboard

通常每個專案成員組成是Partner、Associate Partner、EM、Associate/BA、DS/DE/SWE等等,大家都有明確分工,內容則看專案,除了定義問題、Storyline、做簡報、對客戶or內部報告外,常見的pipeline就是不停跟外部產業專家諮詢→ 搜集資料→ 處理資料→ 分析資料→ 建立模型→ 寫production code→上git→ transfer client w/ doc,有的專案著重在前者,那這種就會更像在做BA的事情,有的專案重後者,通常會有BA負責前者,DS就專心在處理資料之後的事情。

撇開supervised/unsupervised/recommender system 這種常見問題,大概比較特別的是不少專案會用到optimization、simulation,有的會需要用到reinforcement learning,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,如果是lab,就有很多不同的研究,像是causal bayesian network或是causal shap等都是很常見的題材,也很多experiment design相關的專案。

顧問業 vs 科技業

如果想做product、分析用戶在product行為、利用A/B testing去做優化,科技業應該會是更好的選擇;如果想接觸不同產業、模型導向,顧問業會是不錯的選擇,其中,當然也不乏很多專案會用到不同experiment design的方法,不過個人認為這些都不是很難學,有些A/B testing常遇到的問題還是需要去專門做product的科技業才會碰到,舉例來說,實驗分層分流。

當然公司內部是很多自己開發的asset供自己使用,如果是對開發asset有興趣,QB Labs就是一種選項,除非有一天consulting去開發一個IG/TikTok觸及好幾億的使用者,那可能才會有做product A/B testing的必要。

Work Life Balance (WLB)

通常是週一到週四出差,所以很常是週日晚上就要飛到目的地,週四晚上再飛回來,Consulting整體節奏是非常快的,每天5+以上會議、平均工時12小時以上、check out後工作2–3小時是很正常的,基本上要說的就是check in & check out

check in:你昨晚做什麼、你今天白天要做什麼
check out:你今天白天做什麼、你晚上要做什麼

很難想像其他在美國的朋友晚上還可揪團去看百老匯秀,更多的時候是在房間做簡報看投影片幻燈秀,週一到週四晚上沒有自己的時間是很正常的事情,跟朋友約出去都有一定難度,不過也因為這樣學習時間相對就會多很多,就看自己怎麼想了。

結論

暫時就先想到這些,也因為時常有人透過各種管道來詢問:Data Scientist在McKinsey的生活,想說就好好用這篇來敘述一下,顧問業工時很長沒錯,但也是很多好玩、特別的地方,還是很值得來體驗。希望這篇可以提供大家一個過來人的真實心得。

--

--